訪客人數


現在位置:首頁最新訊息移民新訊息
點閱數:1239
留學和移民怎樣無縫結合?
有的人當初選擇了先留學後移民,但是移民也許才是最終的目的,那麼要怎樣完美結合呢?移民什麼時候申請比較好呢?


 
一、留學和移民怎樣無縫結合?
留學有兩個要關心:能否上一個好學校、父母是否能夠長期陪伴孩子。
有移民身份的孩子是以當地人身份報考的,優秀的公立和私立中小學本國學生的佔比高,因此獲得身份後的移民子女錄取機率較高。而沒有身份的孩子,按照國際留學生報考,每個學校給留學生的機會則相對較少。即使申請,門檻也非常高。
 
再比如讀大學,移民子女選擇大學無學校和專業限制,很多留學生無法報考的熱門專業,如法律、臨床醫學等都可以報考。國外的頂尖名校,會將大量的名額留給本國學生,控制留學生比例。而在這方面移民子女的名校錄取率比留學生高,競爭壓力相對小。
 
在學習期間,移民子女可以享受家人的陪伴和照顧,父母的關懷引導對孩子的成長、發育和身心健康都有無法取代的作用。如果父母雙方或者至少一方不能陪伴年齡較小的子女,對於子女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。還有學費問題,移民子女讀公立中小學可學費全免,上私立學校也能享受優惠學費。大學學費遠低於留學生的學費,還可以申請免息學生貸款。而留學生在中學階段每年學費生活費開銷約3-5萬美元;大學和碩士學費一般每年是5萬美元左右。另外,無論是社會實踐還是兼職打工,移民子女都不受任何限制。很多國家限制留學生打工,進行社會實踐需要申請,如打黑工被發現,會限期離境。畢業求職階段,留學生沒綠卡,在當地找到工作難度相當大。而移民子女已有身份,不必為了綠卡而委曲求全從事自己不滿意的工作。
 
總結下來,移民是給孩子一個安心學習的環境,給他們一個人生的選擇,盡一份父母的責任。很多人會問我的一個問題:你總是勸說我們移民,說國外那麼好,為什麼你不在國外住,跑回國內來了?這正是移民的意義。移民不是要背景離鄉,不是要放棄本國,是讓自己的人生多一個選擇。子女有去海外接受教育的需求,我們父母就給他提供這樣一個選擇。如果畢業後他希望重新回到國內,這也是他的選擇。

 
二、何時啟動移民申請?
很多人認為自己的孩子還小,不需太早啟動移民申請。或者認為自己還年輕,或怕現在申請批准了,但沒時間去居住,不能滿足要求而喪失身份。這些想法都不全面。首先必須承認,大國的移民項目所需申請時間都比較長。加拿大投資移民通常需要2年獲批,再等待2-3年才能拿到移民簽證。另外,如果不著急去,可以在體檢後再拖延1年,所以從申請到拿到綠卡需要5-6年。對於其他省提名項目,順利的話也需要2-3年的時間獲得身份。但由於要在當地經營生意,所以拿到移民簽證後不能拖的太久。所以可以3-5年後去加拿大。總之,加拿大的移民項目週期在3-5年,當然也有等了7年的。
 
美國EB5投資移民,目前需要1年半知道是否獲批,再等3-4年的時間獲得移民簽證。如果是現在開始遞交,需要5-6年的時間獲得綠卡。對於EB1A的申請人,通常需要3-6個月準備資料,然後遞交。遞交後只需要15天就可以獲批,經過6個多月的時間即可獲得綠卡,1年半的時間獲得綠卡。對於NIW的申請人,前面的審批很快,但是批准後要排期等待移民簽證,整體也要5年。綜合起來,如果有需求,也有這個實力,建議及時考慮移民,作為一個戰略佈局。

 
三、海外身份配置後的一舉多得
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國際形勢,高淨值人群僅靠單一形式、單一國家的投資已經不能有效分散投資風險、滿足財富增值需求,全球資產配置引起熱議。“全球資產配置之父”加里·布林森說,從長遠看,大約90%的投資收益都是來自於成功的資產配置。全球資產配置邁出科學合理的第一步是關鍵。通過投資移民的方式獲得海外身份,為高淨值人群配置全球資產提供便利,與此同時還可在海外醫療、子女教育等方面擁有多重優勢,可謂一舉多得,“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”。我們正在經歷由高淨值人群引領的第三次移民潮,這次的移民潮呈現的是“移民不移家,移家不移國”的新趨勢,不再像以往一樣只是去另一個國家工作、生活,而是通過移民獲得海外身份,以便把握全球投資機遇。之所以呈現這樣的新趨勢,主要是由於移民政策導向的變化。目前,移民不再是以技術輸出、零風險投資為主,而是正在慢慢轉變為具有風險的投資,在這個過程中移民和投資相結合的程度就越來越高。
總之,在給子女做教育規劃時,建議身份先行。有一個海外身份,可一步到位解決孩子教育、身份規劃、資產配置,三大困擾。